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漳泽水库水体污染对黑斑蛙蝌蚪遗传毒性的野外调查研究

漳泽水库水体污染对黑斑蛙蝌蚪遗传毒性的野外调查研究

         

摘要

通过野外采集漳泽水库不同采样点的黑斑蛙蝌蚪,采用微核、核异常、彗星试验3种方法,研究了水体污染对蝌蚪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DNA断裂3种遗传毒性指标的影响.微核试验结果显示:各采样点红细胞微核率除泽头采样点外,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P<0.01),其中水库入口店上采样点的微核率最高,为6.87‰,位于水库上、中、下游3个采样点的微核率逐渐下降,从大到小依次为:下韩(5.45‰)、台上(3.71‰)、泽头(2.33‰).核异常试验结果显示:各采样点核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P<0.0l),核异常率与微核率二者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彗星试验结果显示:各采样点红细胞尾长、尾矩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 0.01),尾长、尾矩的变化趋势与微核试验结果一致.对同样位于水库中游的采样点司徒和台上的4个指标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微核率、核异常率和彗星尾长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尾矩差异显著(P<0.05).综上可知,漳泽水库各采样点水体具有较高的遗传毒性,主要毒性作用为引起染色体(DNA)断裂;各采样点遗传毒性指标变化规律与水体污染物变化规律趋于一致,因此应用这3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水体遗传毒性进行检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