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北京皮革:中外皮革信息版》 >2006中国制革业痛苦转型的十大现象

2006中国制革业痛苦转型的十大现象

         

摘要

2006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一举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至此,中国改革开放也将届满30个年头。通过这30年的发展,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的再次崛起也初露端倪。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初步显现。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环境的透支,已引起广泛关注。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就指出:“从历史上看,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国家是依靠透支未来能够实现的。而中国改革开放现在已经走过的30年里,我们在大量引进和利用全球资源的同时,也透支了自己的未来。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了,我们绝不能再透支30年。否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很难真正实现。”所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已势在必行。各行各业产业政策的新一轮调整也因此普遍展开,“十一五”已把这种转型列为重点。对中国制革业来说,2006年已成为转型具体化的关键之年,不管是产业政策、产品结构、产业升级,还是市场业态和技术革新,都给我们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