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群体杂交后代分子特征比较

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群体杂交后代分子特征比较

         

摘要

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否具有生殖隔离及杂交后代的变异程度,选用1条3-4龄幼虫与5条雄虫,将不同基因型群体进行生物学杂交,对F1代数量、ITS-rDNA序列及其二级结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产生F1代数量普遍较少,不同基因型杂交组合F1代线虫数量≤6条/处理,部分组合的后代仅为1条.因F1代数量较少,11个杂交组合中获得5个F1代群体的ITS-rDNA序列,不同基因型杂交F1代与其亲本ITS-rDNA序列均存在0-86 bp的碱基差异,且其二级结构与亲本也有差异,核糖体ITS-RFLP结果呈现丰富的多态性,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部分F1代群体与父本亲缘关系较近,部分与母本较近.不同基因型群体未发现生殖隔离,杂交F1代的变异主要出现在ITS1区H9螺旋区域,且变异程度与亲本间的差异呈正比.本研究通过模拟试验分析了腐烂茎线虫不同群体扩散后可能产生的杂交代基因型分化,研究结果对于腐烂茎线虫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防治实践均具有参考价值.

著录项

  • 来源
    《生物技术通报》 |2021年第7期|118-126|共9页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 兰州 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 兰州 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 兰州 73007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兰州 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 兰州 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 兰州 73007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基因型; 杂交; RNA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