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佛学研究》 >北朝菩萨僧考:北周、隋改朝之际一个特异的佛门体制

北朝菩萨僧考:北周、隋改朝之际一个特异的佛门体制

         

摘要

本文致力于对奇异而又短命的菩萨僧制度作一个新的认识。579年6月8日,有一百二十位菩萨僧被安置在陟岵寺,此寺很可能就是大约三十年前北周孝明帝所建的大陟岵寺。在此时,这些佛教修行人都非为出家僧人,朝廷而是将他们当成是为国服务的有才能的学者。再者,此时西陟岵寺并非具有佛教寺院的功能,而更像是一个更为中立的机构,类似于一种国家学术院。在580年6月22日北周宣帝驾崩之前不到两个星期之内,菩萨僧制度正式确立了。可能正是在此场合,有一座也叫做陟岵寺的寺院在嵩山少林寺的废墟上建成了,它是用来安置另外一群一百二十位菩萨僧。这一道诏书部份地恢复了这一百二十位(或更有可能是二百四十位,在东陟岵寺与西陟岵寺中各安置一百二十位)前僧人的教团身份。这道诏书允许他们现在家相而行出家人之事。虽然菩萨僧制度极度短命,它却代表了一个独特的试验,并非常好地昭示了中古中国民众宗教心理的若干方面。此一制度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中古中国人具有相当的宽容性。菩萨僧制度的深远影响并不仅限于中国:它也延伸到了日本。在奈良时期就活跃着若干佛教徒,他们将自己称为"菩萨僧"(日语:bosatsu-sō)。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