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陶瓷科学与艺术》 >从'藤趣壶'看紫砂艺术的仿生技法和人文内涵

从'藤趣壶'看紫砂艺术的仿生技法和人文内涵

         

摘要

小书童龚春在金沙寺之中,根据千年银杏树树瘿形态,仿生创作而成的"树瘿壶"记载来看,紫砂技艺的发展应该是在这之前,可惜并没有实物传于世,于是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小书童,把此壶命名为"供春壶",也开创了紫砂仿生艺术的潮流.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藤趣壶》在延续经典的基础之上,又把我们常见的那种藤蔓的效果、表面的粗糙不平和肌理的通透可见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这样的设计在茶水的长期浇淋之下,很容易形成包浆,后期的转化效果显而易见,可以散发出幽暗的光泽,其中的趣味只有经过不断的把玩和摩挲才能够体会得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