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名城》 >中国大运河的名称变迁及其文化内涵的开放性研究

中国大运河的名称变迁及其文化内涵的开放性研究

         

摘要

cqvip:通过探讨大运河名称的变迁,旨在论证大运河文化内涵的开放性。研究发现:该开放性一方面表现在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形态上,具体涵盖(1)仍在延用的浙东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的里运河和江南运河;(2)尚保留完整的断流河段如京杭大运河的北运河、南运河、鲁南运河及中运河;(3)淹埋或半淹埋的大运河遗址如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通惠河以及隋唐以前的邗沟、灵渠和汴河。另一方面,开放性也表现在文化内涵上,具体包含(1)技术上秦朝的"越岭有闸"运河,宋朝的"爬坡""过河"及"堵船"运河运营和管理难题,以及后代令世人赞叹的水利枢纽和关键技术工程。(2)制度上,"漕渠"代替"沟""渠""溪"等,标志着漕运已经成为当时国家制度体系的一部分。最后,贯穿中国东西南北,连通海陆丝路的大运河,在社会层面不但改变了沿线区域的行政区划和城市布局,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从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迈进的步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