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市场》 >小议宋代的市舶制

小议宋代的市舶制

         

摘要

市舶制度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自唐朝开元初年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始,至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废“提举市舶司”止,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市舶制度推行了一千多年。其间,宋代虽然没有实现政治上的完全统一,但却是市舶贸易发展的全盛时期,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市舶制度。宋代市舶司的主要职责1、管理进出口舶船对沿海本国商船的管理。宋代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向政府申请,得到官府的批准后,由官府发给“公凭”或“公验”一类出海贸易许可证方能成行。《宋史·食货志》载:“商人出海外蕃国贩易者,令诣市舶司请给官卷,违者没其宝货祐”。官卷就是政府发放的公凭证件。海舶出发前要登记船员姓名、输出货物及所去目的地,回行时要交纳关税等。不许自行出海和逃避抽税,违者一旦被发现就要受到程度不等的处罚。对外商输入的商品,负责检查和管理。2、征收舶税、收买舶货市舶司向海商征收商税,名为“抽解”或“抽分”。“凡舶至,率漕与舶监官莅阅其货而征之,谓之抽解”。即从全部货物中抽出若干分作为税收,是一种以实物征税方式。抽解成数经常变动,通常是十分抽取一分,所谓“大抵海舶至,十先争其一”,也有十分抽取二、三、四分的。宋代抽解税率的升降,与国家财政状况的好坏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