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学装备》 >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早期肾癌患者不同入路方式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早期肾癌患者不同入路方式的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早期肾癌患者不同入路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早期肾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腹膜后入路组和腹腔入路组,每组40例。腹膜后入路组采用经腹膜后入路方式进行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腹腔入路组采用经腹腔入路进行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总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及切缘阳性率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应激指标中丙二醛(MA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肾上腺素(E)以及肿瘤标志物中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膜后入路组手术出血总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腹腔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5,t=6.849,t=5.455,t=2.965;P<0.05);腹膜后入路组手术后MAD、AOPP及E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8,t=4.654,t=5.063;P<0.05);腹膜后入路组手术后MAD、AOPP及E水平显著低于腹腔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0,t=2.972,t=2.124;P<0.05)。两组术后CA50、CEA及CA125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腹膜后入路组)=26.050,t=17.457,t=23.016;t_(腹腔入路组)=27.576,t=18.642,t=25.904;P<0.01)。腹膜后入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50%,与腹腔入路组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膜后入路方式进行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明显减少早期肾癌患者手术创伤,且不影响其安全性和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