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藏学》 >从于阗到益州:唐宋时期毗沙门天王图像的流变

从于阗到益州:唐宋时期毗沙门天王图像的流变

         

摘要

毗沙门天王作为北方守护神进入到中土之后,在于阗完成了其宗教崇拜体系,开始独立于印度的四天王之外成为偶像崇拜对象,这不仅体现在文献记载上对其来源的神圣化,更体现在单体的毗沙门天王图像的出现。于阒形成的毗沙门天王可称为"西域风格"的代表作,体现在其形态上独具风格的甲衣装饰和足下所踏之神怪。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天王一方面继承了于阗西域风格,另一方面又开启了新的式样,更加"中土化"。唐代益州与敦煌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出现了大量单体的毗沙门天王像,从中可以观察到西域风格和敦煌式样两方面的影响与融合。本文以收藏于四川大学博物馆内的一尊出土于唐代龙兴寺的毗沙门天王单体石刻像为切入点,对比于阗和敦煌发现的相关资料,对毗沙门天王像从于阗传播到敦煌和益州的风格演变进程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加以分析,认为这一题材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流行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民族关系变化等因素均有联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