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蔬菜》 >水稻—茄子—再生茄子轮作节本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茄子—再生茄子轮作节本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

cqvip:水稻—茄子—再生茄子轮作模式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前提下,通过采用成株越冬、修枝再生等技术,实现了茄子一次定植两季采收,与早春茄子传统栽培相比,仅春季一茬每667 m^2就可节约成本1 200元,总效益增加15%以上。成都平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自然气候条件、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发展演变出具有成都特色的“菜—稻—菜”水旱轮作生产模式。成都水旱轮作区面积达4.4万hm^2(65.9万亩),其中由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茄子课题组研究推广的以茄果类蔬菜为早春茬口的“茄果类蔬菜—稻—菜”模式,在生产上已应用推广近20 a(年),目前约3.5万hm^2(53万亩)的水旱轮作蔬菜基地采用该种植模式。然而,该模式茄子越冬苗的日历苗期达150 d(天),管理成本较高,并且当地早春茄子上市期会受到四川攀枝花、米易等地早熟茄子的冲击,市场价格受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组在原有茄果类蔬菜—稻—菜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创新了茄子越冬修枝再生技术,通过嫁接育苗、秋季大苗定植、成株越冬、修枝再生等技术的集成优化,形成水稻—茄子—再生茄子轮作模式,实现了节本高效栽培。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蔬菜》 |2018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 作者单位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130;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130;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130;

    成都天投市政设施运营维护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农业大学果蔬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130;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130;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130;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四川成都61113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