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循环微小RNA的存在形式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循环微小RNA的存在形式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摘要

<正>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片段的内源非编码RNA,在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miRNA最早发现于秀丽隐杆线虫体内[2],并陆续发现其在细胞内参与信使RNA的调节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形成有关。除了存在于细胞内,miRNA也存在于胞外环境中。最先发现miRNA存在于胞外的是Chim等[3],他们发现胎盘中的miRNA出现在孕妇外周血浆中。这些研究开启了人们对胞外miRNA的探索。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也可以稳定存在于其他体液中,包括唾液、尿液、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共页
  • 作者

    王红; 廖扬; 崔翰斌;

  • 作者单位

    1. 宁波大学医学院 2.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3.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542.2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