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P2Y12受体抑制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为国人使用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提供数据。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澳门镜湖医院心脏科连续性收治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74例,其中男性135例,平均年龄(67.8±11.8)岁。PCI术后连续服用阿司匹林和1种P2Y12受体抑制剂,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按P2Y12受体抑制剂不同分为氯吡格雷组、普拉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采用VerifyNow P2Y12系统在DAPT≥5 d后检测血小板功能,根据P2Y12反应单位(PRU)区分为抗血小板治疗后高血小板反应性(HPR)(PRU≥208)和非HPR(PRU<208),对HPR患者调整DAPT方案≥5 d后再次检测血小板功能。结果氯吡格雷组113例(64.9%),普拉格雷组20例(11.5%),替格瑞洛组41例(23.6%)。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后呈HPR共57例(占32.8%),主要为氯吡格雷,占55例(55/113,48.7%)。氯吡格雷组、普拉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对血小板反应性的抑制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Y12抑制率分别为28.2%±23.5%、61.4%±26.7%和81.3%±19.8%,P<0.05);3组治疗不同时间段检测的血小板反应性不同,在治疗早期其差异已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治疗后HPR者替换为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后,能更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P<0.05)。结论新型口服P2Y12受体抑制剂能更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为氯吡格雷治疗后HPR者、临床或PCI显示出高血栓风险的ACS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