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传统心肺复苏无效后接受ECMO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8.8±13.9)岁,其中男性17例。根据是否停用ECMO,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8例)和撤机失败组(12例);根据患者是否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例)和死亡组(14例)。成功撤机和存活出院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传统心肺复苏时间为(46.7±22.2)min,使用ECMO时间为(102.3±66.6)h,自主心跳恢复率为100%(20/20)。(2)与撤机失败组比较,撤机成功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较短[(35.1±11.8)min比(54.4±24.5)min,P<0.05],心脏监护病房(CCU)住院时间也较长[(20.5±12.3)d比(4.3±4.0)d,P<0.05]。罪犯血管的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罪犯血管(左前降支r=-0.612,P<0.01;右冠状动脉r=0.612,P<0.01)、CCU住院时间(r=0.784,P<0.01)与成功撤机相关。(3)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较短[(29.2±4.9)min比(51.0±24.5)min,P<0.01]、ECMO撤机比例较高(6/6比2/14,P<0.01)、CCU住院时间较长[16.0(9.5,37.8)d比3.0(2.0,11.0)d,P<0.01]、ECMO辅助后48 h平均动脉压较高[(87.9±19.4)mmHg(1 mmHg=0.133 kPa)比(63.7±18.6)mmHg,P<0.05]、动脉乳酸水平较低[(1.74±0.85)mmol/L比(6.41±5.65)mmol/L,P<0.05]。罪犯血管的分布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r=0.491,P<0.05)、CCU住院时间(r=0.609,P<0.01)、成功撤除ECMO(r=0.802,P<0.01)、48 h平均动脉压(r=0.558,P<0.05)与存活出院呈正相关。结论ECMO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一种有效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