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经皮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阻塞136例分析

经皮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阻塞136例分析

         

摘要

目的评估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或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136例下肢严重间歇性跛行或慢性缺血的患者,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髂动脉阻塞81例,股浅动脉阻塞43例,腘动脉阻塞12例,所有病变首先均进行经皮球囊成形术,如果有夹层或残余狭窄>30%,则置入支架。随访1年,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评估再狭窄和临床疗效。结果共进行36例经皮球囊成形术和99例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术前病变狭窄程度70%~100%(88.6%±7.5%),狭窄长度1.5~18.0 cm[(6.2±2.9)cm],治疗节段2.0~19.0 cm[(7.3±3.2)cm],术后残余狭窄0%~30.0%(8.7%±5.1%)。手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6个月随访发现,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腘动脉和所有病变分别为7.3%、19.4%和12.3%,球囊成形术组和支架置入术组再狭窄率分别为17.8%比10.2%(P>0.05);12个月随访发现,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腘动脉和所有病变分别为12.5%、29.9%和19.6%,球囊成形术组和支架置入术组再狭窄率分别为28.9%比16.1%(P>0.05)。但6 min 最大步行距离和踝肱收缩压比球囊成形术组均显著小于支架置入术组(P<0.001)。12个月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例和小卒中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阻塞安全有效。中期疗效显示,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组的再狭窄率与球囊成形术组相当,但6 min 最大步行距离和踝肱收缩压比优于球囊成形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