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1月共入选AMI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5例。干细胞治疗组在常规AMI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动员自体骨髄干细胞,连用5天,第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将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THEWIRE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经AMI常规方法(药物与介入)治疗。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观察其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6个月时干细胞移植组心脏收缩末容积(ESV)明显减小[(63.8±23.9)ML比(52.6±20.3)ML,P=0.01],舒张末容积(EDV)无显著性变化[(134.2±36.7)ML比(119.2±30.3)ML,P=0.07];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高[(50.0±8.2)%比(57.1±7.8)%,P<0.001];左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指数(WMSI)明显减低[(1.219±0.190)比(1.101±0.118),P<0.001]。对照组介入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ESV、EDV、LVEF及WMSI均无统计学差异(P=0.490、0.259、0.117、0.395)。两组术后6个月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在PBSC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共25例次,其中动员时不良反应占37.1%(13/35),分离和采集中的不良反应占14.3%(5/35),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占20.0%(7/35)。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PBSC治疗AMI可以在近期有效地减少心肌梗死缺血面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