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胺碘酮与氯沙坦、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随机开放研究

胺碘酮与氯沙坦、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随机开放研究

         

摘要

目的评价氯沙坦和培哚普利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8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61)、胺碘酮+氯沙坦组(Ⅱ组,n=59),胺碘酮+培哚普利组(Ⅲ组,n=61),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三个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和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和Ⅲ组(P<0.05)。治疗7个月后,Ⅰ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而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终点时,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9.01%,Ⅱ组为83.05%,Ⅲ组为80.33%(P<0.05)。Ⅲ组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而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和QT间期≥0.5s的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分别与氯沙坦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99-302|共4页
  •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心律失;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541.75;
  •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氯沙坦; 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