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观察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观察

         

摘要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方法入选184例AMI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在介入治疗同时,经微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内支架远端注入自体BM-MNCs悬液或等量的肝素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骨髓收集及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迷走反射(如面色苍白、晕厥、恶心、低血压甚至休克)、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细胞悬液输注中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低血压、栓塞等不良反应。监测术后1周内体温、心率、血压、心肌酶谱变化,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点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心肌酶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计划随访2年,记录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肿瘤等发生情况。结果在骨髓收集和分离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心绞痛发作、心力衰竭加重等并发症,迷走反射相关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两组患者平均随访(14.5±8.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1周)4.3%比5.7%(P>0.05);术后3个月为3.5%比2.4%(P>0.05);术后6个月至30个月为11.7%比14.3%(P>0.05)。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感染、心肌缺血加重、支架内再狭窄增加等。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新发肿瘤、栓塞等事件。同时,与对照组相比,BM-MNCs移植可以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BM-MNCs移植治疗AMI安全可行,且能改善心功能。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7期|577-581|共5页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

    复旦大;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542.22;
  •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