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心房可兴奋间期对山羊心房颤动稳定性的影响

心房可兴奋间期对山羊心房颤动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山羊心房可兴奋间期(EP)在心房颤动(房颤)稳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10只山羊的左心房游离壁外膜缝合电极片,利用自制的房颤刺激器于体外发放50HZ的刺激1S,每次间隔2S,诱发维持时间超过24H的持续性房颤。定期终止刺激,记录房颤自发持续时间,计算平均房颤波周长(AFCL),并在房颤持续过程中利用感知房颤波发放刺激夺获心房的方法测量房颤时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F),计算EP(EP=AFCL-ERPAF)。结果8只山羊完成实验,均在6~16(9·3±4·6)D内诱发出持续超过24H的持续性房颤。在房颤自发维持达3~10MIN和24H时的AFCL分别为98·3MS±11·0MS与84·9MS±5·2MS,P<0·05;ERPAF分别为90·5MS±13·2MS与63·0MS±4·8MS,P<0·05;EP分别为7·8MS±2·4MS与21·9MS±3·5MS,P<0·05。结论心房ERPAF的缩短大于AFCL的缩短,使得EP持续性增宽,可能在房颤的稳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