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也谈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也谈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

本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治疗报道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关注的焦点可概括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关于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适应证,本文作者根据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无症状型、一般症状型和显性症状型,据此来选择是否施行手术治疗,并提出治疗的最终目标应以恢复或保障神经生理功能为基准,这无疑是大家所应该遵循的。国外对侧裂部位蛛网膜囊肿分为3型。(1)小型:囊肿较小,居颅中窝前部,无占位效应,脑池造影显示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2)中型:囊肿多呈四边形,扩延至颅中窝中前部,占位效应轻微,脑池造影可见与蛛网膜下腔部分相通。(3)大型:囊肿巨大,占据整个颅中窝,中线明显移位,造影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结合上述,对于发育中的儿童,大、中型蛛网膜囊肿均需施以手术治疗,小型蛛网膜囊肿由于终生可能不发展可以随访观察。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各有其利弊。其中开颅囊肿壁切除可以减少或消除囊壁细胞的分泌,与脑池打通建立正常循环以及处理桥静脉防止手术后出血,但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且创伤及风险较大。分流术创伤小、易行,但需长期带管,并发症并不少见。相比之下,晚近开展的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211—213)既可大部分切除囊肿壁,又可打通脑池,避免了对分流管的依赖,值得提倡与推广。总之,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经验和能力以及设备条件而定,不宜强求一致。重要的是不断积累治疗病例,加强随访,从长期结果中判定不同术式的疗效,以期达到共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