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学龄儿童周边眼轴长度及视网膜曲率与屈光状态的关联性

学龄儿童周边眼轴长度及视网膜曲率与屈光状态的关联性

         

摘要

目的探索学龄儿童周边眼轴长度及视网膜曲率半径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21年7-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进行眼科检查的6~15岁儿童287人287眼,其中男154人,女133人。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定受检眼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行睫状肌麻痹,采用电脑验光仪测量等效球镜度(SE)。根据SE不同将受检者分为远视组90眼、正视组82眼和近视组115眼,分别为SE>+0.5 D、SE>-0.5 D~≤+0.5 D和SE≤-0.5 D。采用Lenstar LS900分别测量受检者中央和周边30°颞侧、鼻侧、上方、下方眼轴长度。采用部分相干光测量建模法计算视网膜坐标并转化为视网膜曲率半径。根据水平方向(鼻颞侧)周边眼轴长度差值绝对值(中位数)作为临界值将受检眼分为H1组(眼轴长度差值<0.35 mm)和H2组(眼轴长度差值≥0.35 mm);根据垂直方向(上下方)周边眼轴长度差值绝对值(中位数)分为V1组(眼轴长度差值<0.32 mm)和V2组(眼轴长度差值≥0.32 mm)。依据上述水平和垂直方向分组方法将受检眼分为V1H1、V1H2、V2H1和V2H2组。比较不同组间受检者眼轴长度、SE、近视比例和视网膜曲率半径。结果受检眼中央眼轴长度为23.53(22.93,24.10)mm。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周边眼轴长度分别为22.75(22.11,23.22)、22.99(22.32,23.45)、23.24(22.58,23.75)和23.12(22.52,23.56)mm,其中颞侧眼轴长度低于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P<0.01)。H1组中央、鼻侧、上方及下方眼轴长度均较H2组短,V1组中央、鼻侧、上方眼轴长度均较V2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1组SE为+0.06(-1.06,+0.75)D,明显大于H2组的-0.32(-1.64,+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4)。V1组SE为+0.13(-0.81,+0.80)D,明显大于V2组的-0.56(-1.83,+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P<0.01)。V1组近视比例为33.5%(58/173),低于V2组的50.5%(5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P<0.01)。V1H1、V1H2、V2H1和V2H2组SE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79,P<0.01),其中V1H1组SE显著大于V1H2组、V2H1组和V2H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受检眼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视网膜曲率半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2.34、19.30,均P<0.01),其中远视组和正视组水平及垂直方向视网膜曲率半径显著大于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学龄儿童眼球的周边眼轴长度存在不对称性,不对称程度越高则屈光度越偏向近视。与正视及远视儿童相比,近视儿童的视网膜形态更陡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