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3D-OCT评价近视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

3D-OCT评价近视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

摘要

背景 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检测已经成为诊断青光眼患者是否出现结构性损害的一个重要方法,而近视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研究RNFL厚度与近视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探讨不同屈光度近视患者RNFL的变化特点,而且可用于鉴别伴有近视的早期青光眼患者的眼部损害. 目的 采用3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测量不同屈光度近视眼的RNFL厚度,探讨近视对视盘周围RNFL厚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258例258眼,任取一眼进行研究.将受检眼按等效球镜度(SE)的不同分为低度近视组42眼(-0.5D≤SE≤-3.0D)、中度近视组120眼(-3.0 D<SE≤-6.0D)、高度近视组58眼(-6.0 D<SE≤-8.0D)、超高度近视组38眼(SE>-8.0 D).受检眼视盘周围按象限分为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按照不同钟点分为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方位.利用3D-OCT分别测量受检眼视盘周围上述区域的RNFL厚度,比较4个组间受检眼各部位RNFL厚度的变化,分析RNFL厚度与SE和眼轴长度的关系.结果 随着近视SE的增加,受检眼视盘周围上方、鼻侧、下方和平均RNFL值均逐渐下降,4个组间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48、15.60、3.31、8.98,P<0.05),颞侧象限的RNFL随着SE的增加而逐渐增厚,4个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P=0.03);其中高度近视组和超高度近视组上方、鼻侧、下方和视网膜平均RNFL值均较低度近视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近视组间受检眼1:00、2:00、3:00、4:00、5:00、6:00、8:00、12:00方位视盘周围RNFL厚度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7:00、9:00、10:00、11:00方位RNFL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和近视屈光度均与上方、鼻侧、下方、平均RNFL厚度及1:00、2:00、3:00、4:00、5:00、6:00、11:00、12:00方位的RNFL厚度呈明显负相关,与颞侧及8:00、9:00方位RNFL厚度呈明显正相关,但与7:00、10:00方位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视盘周围RNFL厚度随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而改变,3D-OCT可以作为近视患者病程追踪的重要手段,能帮助临床医师对合并近视的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正确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