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基于分频波形拟合方法的鲁甸MS6.5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

基于分频波形拟合方法的鲁甸MS6.5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

         

摘要

cqvip:2014年鲁甸MS6.5地震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孕震机理和动力学成因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由于目前的反演主要采用单一的反演方法进行处理,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使得该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孕震机理等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近震波形求解震源机制解的gCAP(general Cut And Paste)方法和全波形拟合方法,分别反演了鲁甸地震主震及其9次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以此评价近震数据反演震源机制解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数据方位角覆盖对gCAP解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针对全波形拟合方法反演过程中,低频信号稳定、高频信号解析度高的特点,采用0.01~0.05Hz和0.01~0.2Hz分频段波形拟合思路:在低频段剔除拟合差的数据,进一步在高频段进行高解析度波形拟合,从而获得主震可靠稳定的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表明鲁甸地震主震倾角为76°~83°、滑动角为-157°^-164°,为一次高倾角走滑型地震.两种方法获得的余震震源机制解比较一致,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鲁甸地震的高倾角破裂特征,会导致其能量释放快速且完整,这可能是导致鲁甸地震地面破坏加重及缺乏较大震级余震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2020年第4期|1472-1483|共12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云南省地震局 昆明 65022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物理学院 成都 610059;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兰州大学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 1001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地震学;
  • 关键词

    鲁甸地震; 近震波形拟合; 震源机制解; 高倾角;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