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

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穴位埋线对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例患者分为联合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各48例.联合组予电针治疗,1次/d,治疗5d停2d;同时进行穴位埋线,1次/2周.电针组仅予电针治疗,方法同联合组.西药组予西沙必利片,10 mg/次,3次/d,口服.3组均连续治疗8周,随访8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结肠传输试验中标记物排出数及排出率、肠神经递质水平,监测3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电针组的83.33%(40/48)、西药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5.42%(41/48),高于电针组的79.17%(38/48)、西药组的62.50%(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主要症状总分降低(P<0.05);3组治疗不同时点比较,联合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主要症状总分均低于电针组、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PAC-QOL总分降低(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PAC-QOL总分低于电针组、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结肠传输试验标记物排出数、排出率升高(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标记物排出数、排出率高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下降,P物质水平升高(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低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P物质水平高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效果满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神经递质水平,促进肠蠕动,以减轻便秘症状、减少便秘复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