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实验诊断学》 >中国西北地区汉族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中国西北地区汉族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西北地区汉族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 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003年1月-2019年8月在中国西北五省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或医学遗传中心确诊的223例汉族PKU患儿及其父母的PAH基因启动子、第1-13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区域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西北地区223例汉族PKU患者446条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75种致病突变,总检出率为88.6%(395/446),突变以错义突变(66.7%)、剪切位点突变(16.0%)和无义突变(9.3%)为主;大部分突变主要分布在外显子7(29.0%)、外显子6(10.5%)、外显子3(10.3%)、外显子11(9.6%)、外显子12(8.5%)和第4内含子(6.7%)中;突变频率较高的PAH基因致病突变是R243Q(22.1%)、IVS4-1G>A(6.7%)、EX6-96A>G(6.5%)、R111X(5.4%)、R53H(4.3%)、Y356X(4.0%)、R413P(3.8%)和V399V(3.1%);西北汉族最常见PAH基因突变(R243Q)与中国北方基本一致,但显著区别于日本(R413P)、巴西(V388M)、德国(R408W)、立陶宛(R408W)和美国(R408W)等国家。研究发现7种国际上未见报道的新突变:N93fsX5、G171E、P225S、Q304K、H107R、F392I和N223I。结论 西北汉族PKU患者PAH基因致病突变构成与中国北方类似,但显著区别于部分亚洲和欧美国家,西北汉族的PAH基因突变谱具有其独特保守的地域特征,推测R243Q突变的高发在中国北方地区,而R408W突变的高发在欧洲地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