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淋巴结CT表现及其预测术后pN分期的价值

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淋巴结CT表现及其预测术后pN分期的价值

         

摘要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食管鳞癌淋巴结CT表现,并分析其预测术后pN分期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食管鳞癌并接受NACT患者化疗前后CT资料.比较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长/短径变异系数(CV),绘制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所占比例分布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方法分析不同淋巴结径线标准下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食管鳞癌术后pN分期的效能.结果 食管鳞癌NACT前后淋巴结总数、最大长/短径、长/短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淋巴结长/短径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CT前后不同大小淋巴结分布比例无明显变化.ROC曲线结果显示,以NACT前后不同径线为标准判断阳性淋巴结数目预测术后pN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71.结论 NACT前后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CT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径线淋巴结采用相应标准判断的阳性淋巴结数目有助于预测术后pN分期.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第9期|1343-1346|共4页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4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4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4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4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4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食管肿瘤;电子计算机扫描;
  •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