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早期血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早期血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EVT)术后24 h血压相关指标对患者术后90 d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自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EV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压指标, 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标准评估闭塞血管的再通状况, 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患者术后90 d的预后,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术后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共纳入216例患者, 其中159例患者血管成功再通, 57例患者血管未成功再通;术后90 d 95例患者预后良好, 121例患者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较大、房颤者所占比例较高、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较低, 闭塞血管部位的分布也不同,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基线收缩压(SBP)、平均SBP、最大SBP、SBP标准差、SBP变异系数、SBP连续变异均较高, 舒张压(DBP)标准差、DBP变异系数、DBP连续变异均较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标准差、SBP连续变异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16, 95%CI:1.002~1.243, P=0.047;OR=1.116, 95%CI:1.016~1.227, P=0.022)。(2)在血管成功再通患者中, 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较大, 糖尿病、房颤者所占比例较高, 基线NIHSS评分较高, 基线ASPECT评分较低, 闭塞血管部位、首选治疗的分布也不同,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基线SBP、最大SBP、SBP标准差、SBP变异系数、SBP连续变异、DBP变异系数均较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标准差、SBP变异系数、SBP连续变异是血管成功再通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64, 95%CI:1.021~1.326, P=0.023;OR=1.191, 95%CI:1.007~1.409, P=0.041;OR=1.141, 95%CI:1.018~1.279, P=0.024)。在血管未成功再通患者中,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EVT术后24 h血压变异与其术后90 d临床预后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