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 >幼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突触前、后膜上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幼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突触前、后膜上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摘要

目的  记录幼年非洲爪蟾视顶盖区第六层神经元的自发性微突触后电流 (mPSCs)。 方法  应用盲法电压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结果  观察到用谷氨酸受体激动剂NMDA灌流脑片后先引起mIPSCs的频率明显增加并出现内向膜电流及高频的mEPSCs,经一段时间洗脱后mIPSCs和mEPSCs又均完全消失 ,而膜电流恢复到原来未加NMDA前的水平。GABA受体的激动剂GABA可诱发明显的外向膜电流。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bicucullin ,BM)不仅能将mIPSCs全部抑制掉 ,并且还可以诱发mEPSCs。谷氨酸受体的拮抗剂APV对mPSCs亦有类似的作用 ,不仅可以抑制顶盖神经元的mEPSCs,而且可以使原有的mIPSCs的频率和振幅均增加。 结论 幼年期的突触前、后膜上既有兴奋性谷氨酸能受体也有抑制性γ 氨基丁酸能受体 ,而且在突触前膜上受体可以调制突触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突触前、后膜上的受体间存在相互作用 ,以确保突触前后活动和功能上的稳定 ,从而达到神经网络的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