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乙酰肝素酶和促血管生成素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乙酰肝素酶和促血管生成素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 PCR)技术,检测86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其中Ⅰ~Ⅱ期内异症患者25例,Ⅲ~Ⅳ期内异症患者61例)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0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中HpamRNA和Ang2mRNA表达。结果(1)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Hpa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3/86)和55%(47/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膜组织中HpamRNA阳性表达率为27%(8/30),明显低于内异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异症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Ang2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1/86)和65%(56/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膜组织中Ang2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33%(10/30),明显低于内异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期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Hpa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1/25)和32%(8/25),明显低于Ⅲ~Ⅳ期内异症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9%(42/61)和64%(39/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Ⅰ~Ⅱ期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Ang2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5/25)和64%(16/25);Ⅲ~Ⅳ期患者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46/61)和66%(40/61),不同期别内异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Ang2mR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内异症组的异位内膜组织中HpamRNA与Ang2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HpamRNA和Ang2mRNA均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推测Hpa和Ang2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