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TCGA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TCGA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TCGA分子分型的EC患者共66例, EC的TCGA分子分型分为4种, DNA聚合酶ε(POLE)超突变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型、低拷贝型、高拷贝型。回顾性分析4种TCGA分子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相关分子学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临床病理特征:66例E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范围:24~78岁)。其中, POLE超突变型3例(5%), MSI-H型11例(17%, 其中Lynch综合征2例), 低拷贝型42例(64%), 高拷贝型10例(15%)。4种TCGA分子分型患者的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情况、肿瘤家族史、手术方式、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病理类型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高拷贝型患者晚期(Ⅲ~Ⅳ期)、深肌层浸润、LVSI阳性所占比例显著升高;而4种TCGA分子分型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体质指数、代谢综合征相关合并症、术前血清CA125及人附睾蛋白4水平、肿瘤最大径、病理分级(仅指子宫内膜样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相关分子学特征:66例EC患者中, 27例患者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 28例患者行肿瘤突变负荷(TMB)检测, POLE超突变型及MSI-H型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TMB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低拷贝型、高拷贝型患者(P&0.05)。(3)预后分析:66例E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范围:0~28个月), 随访期内死亡2例(低拷贝型1例、高拷贝型1例), 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3例(低拷贝型1例、高拷贝型2例)。POLE超突变型、MSI-H型、低拷贝型、高拷贝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100%、100%、98%、80%, 4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总生存率(OS)分别为100%、100%、98%、90%, 4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其中, POLE突变型、MSI-H型患者的PFS、OS较高, 高拷贝型患者最低。结论 EC的TCGA分子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对于E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可为患者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