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眼底病杂志》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比观察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比观察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及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特征。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2017年5~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诊断为nAMD的29例患者37只眼及mCNV 31例患者34只眼纳入研究。nAMD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8.20±8.76)岁。mCNV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3.10±11.80)岁,平均屈光度(?9.71±1.20)D。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0.05 ml(含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0.5 mg)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3~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 d、1周、1个月及后续每个月均行OCTA检查,每次扫描均采用跟踪模式,保证扫描位置为同一部位。对比分析nAMD、mCNV患眼治疗前后CNV病灶面积、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的情况。结果 nAMD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面积分别为(0.38±1.87)、(0.06±0.12)mm2;mCNV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面积分别为(0.26±1.06)、(0.03±0.05)mm2。nAMD与mCNV患眼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81、4.475,P&0.001)。nAMD与mCNV患眼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面积较治疗前面积变化绝对值(Z=1.853,P=0.064 )、面积变化百分比(t=2.685 ,P=0.0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nAMD患眼治疗后3个月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F=8.997 ,P=0.003)及血流灌注(F=7.887 ,P=0.015 )处于明显降低状态;mCNV患眼治疗后1 d即可观察到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F=11.142,P=0.004)及血流灌注(F=7.662 ,P=0.013 )降低,治疗后1个月时有所回升。结论 nAMD及mCNV患眼CNV病灶面积及抗VEGF药物治疗后病灶缩小程度存在明显不同。抗VEGF药物治疗对nAMD及mCNV患眼中心凹旁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血流灌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