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肿瘤杂志》 >人乳头瘤病毒16型转化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分布及基因变异特点

人乳头瘤病毒16型转化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分布及基因变异特点

         

摘要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E7和E5基因在湖北地区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患者组织中的分布以及E6、E7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从124例宫颈癌、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级、23例CINⅢ级和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中提取组织DNA,用HPV16 E6、E7和E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部分扩增的E6和E7产物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宫颈炎、CINⅠ+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组织中,E6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5.0%、29.4%、60.9%和76.6%;E7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6.7%、41.2%、43.5%和61.3%;E5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6%、5.9%、30.4%和40.3%。E6、E7和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均P<0.01)。在80例宫颈癌测序组织中,有47例发生E6基因178位点的T→C突变,突变率为58.8%,相应氨基酸由天冬氨酸(Asp)改变为谷氨酸(Glu);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6基因178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5.0%和31.8%。在30例宫颈癌测序组织中,有21例发生E7基因647位点的A→G突变,突变率为70.0%,相应氨基酸由天冬酰胺(Asn)改变为丝氨酸(Ser);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7基因647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35.0%和40.9%。结论 HPV16 E6、E7和E5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高度的相关性,但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国湖北地区流行的HPV16病毒株可能为HPV16亚洲型变异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