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骨内H型血管在去势骨质疏松症模型中的变化

骨内H型血管在去势骨质疏松症模型中的变化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并观察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中骨内H型血管(CD31/EMCN染色双阳性)的表现,探讨骨密度与骨内H型血管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雌性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切除卵巢组(ovariectomy,OVX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手术中仅暴露双侧卵巢,并切除其周围少许脂肪组织;OVX组手术中完整切除双侧卵巢。4周后取材股骨标本以无菌纱布包裹暂存于生理盐水中,以备Micro CT扫描观察骨密度及骨小梁显微结构的变化。取材胫骨标本并剔除其表面软组织,经固定、脱钙、脱水及包埋等处理,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小鼠骨标本中H型血管的变化,检测两组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Micro CT扫描,OVX组骨密度为(0.11±0.01)g/cm3,假手术组为(0.21±0.01)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小梁显微结构发生变化:OVX组骨小梁体积分数为11.52%±1.77%,假手术组为25.87%±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X组骨小梁数目为(1.67±0.33)个/mm,假手术组为(2.95±0.8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OVX组骨小梁厚度为(0.06±0.01)mm,假手术组为(0.07±0.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OVX组骨小梁间隙为(0.29±0.15)mm,假手术组为(0.19±0.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两组间骨小梁数目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两组骨小梁参数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的骨标本经免疫荧光染色的标准流程处理后,分别计算两组骨标本同一部位H型血管的显像面积,OVX组H型血管的面积占比为9.14%±0.99%,而假手术组H型血管面积占比为29.33%±1.22%,OVX小鼠胫骨干骺端H型血管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除小鼠双侧卵巢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模型中,骨密度及骨小梁显微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存在骨内H型血管的改变,这提示H型血管可能参与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