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实验性鼻窦炎的病理及细菌学变化

实验性鼻窦炎的病理及细菌学变化

         

摘要

目的 分析鼻窦炎由急性向慢性转变过程中的病理及细菌学变化.方法 用浸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膨胀海绵条阻塞鼻腔建立鼻源性鼻窦炎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后1、2、4、6、8、10周时内镜下观察上颌窦,取出窦腔黏膜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学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早期黏膜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2周后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加、腺体增生;4-6周后大量的杯状细胞生成;8周以后窦腔黏膜水肿严重,黏膜增厚.在整个过程中,杯状细胞增加最明显.早期窦内细菌学培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后逐渐被肺炎球菌、莫拉杆菌、大肠杆菌所代替.结论 通过鼻腔诱导引起的鼻源性鼻窦炎其黏膜所表现的病理变化经过了四个连续的病理阶段,客观反映了鼻窦炎由急性向慢性转变过程中的病理变化,随着病程的发展,机会致病菌的感染逐渐增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