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极地研究》 >日侧极光卵的可见光多波段观测特征--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极光观测初步分析

日侧极光卵的可见光多波段观测特征--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极光观测初步分析

         

摘要

中国在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科学考察站--北极黄河站.北极黄河站(78.92°N,11.93°E)的修正磁纬为76.24°.2003年11月黄河站建立了一套多波段(427.8nm,557.7nm,630.0nm)单色极光全天空CCD成像观测系统,并于2003年12月11日-2004年2月25日极夜期开展了首次极光越冬观测,获得了1200多小时的连续观测数据.利用这1200多小时观测数据制作了以时间为横轴的南北向极光活动图,对日侧极光卵的极光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发现,沿日侧极光卵不论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在三个波段上都同时观测到了四个重复出现的极光活动区,即 0900MLT(磁地方时)附近的 A区、1330MLT 的B区和1630MLT的 C区以及1200MLT附近的G区.A区内的极光活动由低纬向高纬运动,强度逐渐变弱,形态由较宽的弧状极光向冕状极光演变;B区内的极光活动由高纬向低纬方向运动,形态呈现为冕状极光向较窄的极光弧的演变,极光强度逐渐增强;C区极光活动向高纬方向展宽,强度逐渐变弱,极光由单弧向多重弧演化;而在A与B之间存在一个纬度范围相对较窄的极光活动区G区,该区的极光呈现暗弱的冕状极光.日侧极光活动随时间从午前、正午到午后呈现出一个系统的光谱变化:绿色-红色-绿色.A区的位置出现在卫星探测的午前极光峰之中;而正午附近极光强度暗弱的G区,可部分地解释卫星观测的所谓"正午极光空白区";卫星观测到的1500MLT附近的"极光热点"区在地面观测中可以区分为以红色极光为主的B区和以绿色极光为主的C区.

著录项

  • 来源
    《极地研究》 |200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2,中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2,中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2,中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2,中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武汉,430072,中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国立极地研究所,东京,173-8515,日本;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中国;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自然地理学;
  • 关键词

    极光; 全天空观测; 极隙区; 日侧极光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