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教室光环境改善与中小学生视力变化的关系

教室光环境改善与中小学生视力变化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索教室光环境改善对学生视力的保护效应。方法 2012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沈阳市苏家屯区城、乡小学(1~5年级)、初中(7~8年级)各1所作为实验组学校(共4所),对教室进行灯光改造,调查对象为2 092名。选择地理位置临近、课业负担相当的城乡小学(1~5年级)、初中(7~8年级)各1所作为对照组学校(共4所),整群抽取在校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 595名。使用照度计分别测量改造前实验组学校和对照组学校教室照度、改造后1个月实验组学校教室照度。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分别测量教室改造前、改造后6个月和12个月学生裸眼远视力。使用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改造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室照度,及改造前、后实验组教室照度。通过多元方差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3次裸眼远视力。结果教室灯光改造后桌面平均照度提高(改造前P50比改造后P50:117.5比532.5 lx,Z=-5.38,P<0.001),黑板平均照度提高(改造前P50比改造后P50:75.6比423.5 lx,Z=-5.38,P<0.001);桌面照度均匀度提高(改造后P50比改造前P50:0.68比0.55,Z=-4.28,P<0.001),黑板照度均匀度降低(改造后P50比改造前P50:0.64比0.70,Z=-2.34,P=0.019)。在改造前、改造后6个月和改造后12个月实验组[(4.87±0.23)、(4.84±0.25)、(4.85±0.23)分]和对照组[(4.88±0.22)、(4.84±0.25)、(4.81±0.27)分]3次裸眼远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1、0.13、19.99,P值分别为0.235、0.724、<0.001);改造后12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4.90±0.20)比(4.87±0.21)分,F=13.61,P<0.001;初中:(4.73±0.28)比(4.68±0.32)分,F=14.25,P<0.001]。结论教室光环境改善有利于减缓学生视力下降速度,学校应提高教室桌面和黑板面的光照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