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卒中杂志》 >烟雾病血运重建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分析

烟雾病血运重建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索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患者血运重建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2月连续接受血运重建术治疗的MMD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MMD发病类型、既往病史、Suzuki分期、烟雾血管(前后循环)、手术类型和侧别、手术时长、术后血常规检查、术后体温和出院时mRS(>2分为预后不良)等临床信息。以术后14 d内的是否出现非感染性发热(1次体温>38℃且无系统性感染证据)分为发热组和无发热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0例MMD患者,累及143个大脑半球,91例次(63.6%)出现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其中81例次(89.0%)发生于术后2 d内。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发热组中成人比例(74.7%vs.88.5%,P=0.049)、男性比例(37.4%vs.63.5%,P=0.003)、术后红细胞压积[(33.6±4.2)%vs.(35.8±4.3)%,P=0.004]、红细胞计数[(3.9±0.5)×10^(12)/L vs.(4.1±0.5)×10^(12)/L,P=0.004]和白细胞计数[(11.4±3.6)×10^(12)/L vs.(12.8±3.5)×10^(12)/L,P=0.031]低于无发热组,后循环受累比例(35.2%vs.11.5%,P=0.002)高于无发热组,另外,术后发热组出院预后不良率低于无发热组(4.4%vs.15.4%,P=0.049)。logistic回归显示后循环受累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非感染性发热(OR 3.731,95%CI 1.265~10.998,P=0.017)。结论MMD患者在血运重建手术治疗后非感染性发热较常见,其中后循环受累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发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