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外科杂志》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效果分析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6年5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就诊并接受前路手术治疗的29例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50°)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32.6岁;12例为医源性后凸畸形,其中11例曾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术,1例颈椎前路术后支撑塌陷;8例为特发性后凸畸形;5例为神经纤维瘤病性后凸畸形;4例为颈椎感染性后凸畸形。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7的Cobb角、后凸节段Cobb角、后凸累及椎体数、后凸顶点位置、C2~7矢状面垂直轴(SVA)及T1倾斜角。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计算颈椎后凸指数(KI)和矫形率;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评分结果。结果 29例患者的后凸平均累及4.7个椎体,平均牵引6.3 d,手术时间95~260 min,平均155 min;出血量120~460 rnl,平均135 ml。C2~7的Cobb角术前平均46.6°±18.1°,术后平均11.4°±6.4°;矫形节段Cobb角术前平均72.9°±19.6°,术后平均11.2°±6.4°,平均矫形率84.6%;C(2~7)SVA术前平均(3.8±14.6)mm,术后平均(12.6±7.8)mm;T1倾斜角术前平均-10.6°±16.4°,术后平均7.1°±14.9°。手术前后C2~7的Cobb角、矫形节段Cobb角、KI、C2~7SVA及T倾斜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00~218.200,P值均<0.01),手术前后的JOA、VAS及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500、217.900、131.200,P值均<0.01)。结论单纯颈椎前路手术可以较为安全有效地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可达到良好的减压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