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外科杂志》 >基于实际解剖部位命名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新分型的临床价值

基于实际解剖部位命名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新分型的临床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可切除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HCC)根据实际解剖部位进行分型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后计划行根治性切除的135例IHC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77例,女性58例,中位年龄61岁(范围:26~86岁),其中合并血管侵犯38例。本次新分型由两名肝胆外科医师独立进行,首先根据肿瘤所在位置进行初步分类,再根据血管侵犯情况最终分型。所有患者均采用电话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1月。生存时间定义为接受手术后至末次随访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对比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及总体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内胆管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R0切除129例,R1切除6例。根据实际解剖部位分型:段型28例(20.7%),支型43例(31.9%),叶型64例(47.4%)。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2个月(95%CI:21.3~70.5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75.1%,3年累积生存率为45.8%,5年累积生存率为39.0%。根据分型分组后,段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9个月(超过50%患者达到中位生存期),支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8个月(95%CI:16.8~38.5);叶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0个月(95%CI:13.6~58.7)。组间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段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优于支型和叶型患者(HR=2.03,95%CI:1.24~3.64,P=0.006);而支型和叶型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未见明显差异(P=0.685)。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实际解剖部位分型(HR=2.32,95%CI:1.10~4.92,P=0.028)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淋巴结转移(HR=2.06,95%CI:1.24~3.45,P=0.005)是IHCC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采用实际解剖部位对可切除IHCC进行分型简单、便捷,可用于初步判断患者预后,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型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