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再血管化的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复合物修复骨缺损

再血管化的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复合物修复骨缺损

         

摘要

目的:制备仿生化的组织工程人工骨,观察分析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磷酸钙骨水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选取44只3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作为受体,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人工骨组36只(兔左侧桡骨缺损),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36只(兔右侧桡骨缺损),空白对照组8只。②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于双侧桡骨中段作纵形切口,显露桡骨,建立双侧桡骨15mm长的桡骨-骨膜缺损模型。③组织工程人工骨组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植入前该复合物与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混合培养5d;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单纯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的复合物,不使用促骨化、血管化的细胞因子及种子细胞;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旷置,不予任何充填物。④各组术后每天肌注青霉素40万u,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12只/次。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电镜检查,观察人工骨的骨化、血管化以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选取44只大耳白兔作为受体,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放射学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的骨缺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修复,但组织工程人工骨组在成骨速度、成骨质量、血管化程度等方面均优于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②新生骨及新生血管定量分析表明,术后4,8,12周组织工程人工骨组的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新骨形成面积百分比均优于磷酸钙颗粒骨复合物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制备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能够加快人工骨骨化和血管化的进程,有效修复骨缺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