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热带作物学报》 >野苘蒿变叶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野苘蒿变叶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摘要

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R16mF2/R16mR1对海南表现变叶症状的野茼蒿样品总DNA进行PCR扩增,获得约1.4kb的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BLAST程序比较、系统进化树构建及iPhvClassifier分析表明.海南发生的野茼蒿变叶植原体在分类上属于花生丛枝植原体组中的A亚组,即16Sr Ⅱ-A亚组.这是我国首次在野茼蒿上发现植原体病害.%A PCR product (about 1.4kb) was amplified by employing phytoplasma universal 16S rRNA gene primers (R16mF2/R16mR1)and total DNA sample extracted from diseased Gynura crepidioides phyllody as the amplified template. Then the amplified fragment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The results of sequences comparison of Blast program in GenBank, construction of phylogenetic tree and analysis of iPhyClassifier indicated that the phytoplasma caused Gynura crepidioides phyllody disease in Hainan belonged to Peanut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 A subgroup(16Sr Ⅱ-A subgroup).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phytoplasma in naturally infected Gynura crepidioides.

著录项

  •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2011年第2期|289-292|共4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

    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

    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

    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

    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植物病理学;
  • 关键词

    野茼蒿变叶病; 植原体; 16S; rDNA; 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