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公元8世纪前后籼稻向青藏高原南部的传播

公元8世纪前后籼稻向青藏高原南部的传播

         

摘要

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和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是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的两个亚种.一般认为,粳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距今4000年后扩散到南亚北部,与当地未完全驯化的“原籼稻”(Proto-indica)杂交形成籼稻,而后籼稻又传入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并广泛种植直至今天.但籼稻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至今不清楚.本文对西藏自治区孔桑桥遗址(海拔2676m)出土的木炭、炭化种子和果实、植硅体以及文化层堆积物古DNA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炭化稻颖果、水稻扇型和横排哑铃型植硅体,并在提取到的古DNA中发现了籼稻的特异性基因序列.炭化稻的直接测年结果为公元8世纪前后,这是中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籼稻遗存.木炭分析结果,尤其是大量乔松(Pinus wallichiana)木炭的发现,显示孔桑桥遗址所处位置无法满足籼稻种植的热量条件,籼稻遗存很可能是从海拔较低的区域种植后带入遗址.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我们认为,起源于南亚北部的籼稻,至少在公元8世纪前后已沿着蕃尼古道进入青藏高原南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