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比较文学》 >从生态译诗论翻译建构性

从生态译诗论翻译建构性

         

摘要

比较文学翻译研究范式视文学翻译为具有文学与文化意义的话语行为。我们认为,该话语行为及其影响的产生机制在于翻译具有话语建构性,因而提出"翻译建构性"概念并论证了其前提假设。我们以美国二战以后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诗学为例,论述了其建构的内容、方式与意义。美国的荒野文化与文学构成了美国对中国山水诗和禅诗翻译的接受认知基础与文化背景,成为了中国自然山水精神与美国荒野精神的对话与融通的基础,从而产生了生态译诗翻译规范,为中国古典诗歌建构了富于生态话语意义的诗学形象。这尤其体现在欣顿为山水诗建构的荒野宇宙观的概念上。其译诗及其翻译话语融通了中国道禅哲学所蕴含的直觉生态智慧与美国当代的深层生态哲学,赋予了山水诗的当代生态诗学价值与普世生态精神,更新了古典诗词的世界文学形象。翻译建构性揭示了翻译对民族文学的世界文学面貌的勾勒作用的机制,丰富了对翻译本体论的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