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创作与评论》 >小资情结与革命怀旧的错位迎合—评电影《百年情书》与《秋之白华》

小资情结与革命怀旧的错位迎合—评电影《百年情书》与《秋之白华》

         

摘要

“怀旧”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社会话题,在20世纪中后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它的流行端赖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语境。在个体被“抛离了所有类型的社会秩序的轨道”之后,个人和由个人所组成的文化群体之主体性丧失,“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最带个人色彩的领域”被异己的外力所扭曲、改变。①人们不得不在市场的逻辑中加以选择,于是,“媚俗”便成了亚文化之上的普遍现象:“怀旧”便可视为其典型,而近距离的历史(民国)更是在近期文艺现象中引人注目。从《贼邦暴力团》到《民国就是这么生猛》;从《十月围城》到《新少林寺》,与“民国”“革命”相关的种种话题成为当代文艺竞相讲述的“乌托邦”—中华民族一段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历史,在大众艺术书写中成了火热青春肆意挥洒、激情四射的年代:危机四伏、机遇不断的乱世,一群英雄和几位红颜的爱情,在关乎中国命运的历史讲述中,被演绎得充满了人情味道。文艺作品营造的叙事空间,宣泄了人们的怀旧情结,舒缓了他们对现实生活变动不居的焦虑。历史的、政治的真实被“艺术”精心地雕饰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怀旧”成了一种暧昧的症候。本文尝试以讲述上世纪初爱情故事为主题的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两部入围影片(佰年情书》与((秋之白华》为例,对“怀旧”的银幕进行冷静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