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医杂志》 >从舌诊发展看“胎”与“苔”术语变化的意义

从舌诊发展看“胎”与“苔”术语变化的意义

         

摘要

舌诊起源很早,但在中早期发展缓慢,称谓也只是"舌"或"舌上胎"。至元代出现第一部舌诊专著,并提出"舌胎"一说。至明代中期,舌诊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多局限于诊视伤寒。明末吴又可首引舌诊以辨温疫,清初卢之颐提出"舌苔"一词。此后清代叶天士等温病学家深入辨舌,舌诊有了较大发展。吴鞠通首作"舌胎"与"舌苔"之辨,强调舌上长苔如"土坂之阴面生苔者然",因此舍肉从草,受到诸多医家的追随。自此"舌苔"逐渐取代了"舌胎",以"舌苔"之"有根"与"无根"分辨虚实的方法亦被广泛用于温病临床。清中期舌诊运用还由温病扩展至中医内外科杂症,并涌现出大量舌诊专著。"舌胎"与"舌苔"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舌诊术语,反映了舌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