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胃癌是目前世界上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非编码RNA在胃癌的发生、增殖、转移等生物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小RNA(miRNA)、环状RNA(circ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组成的非编码RNA调控网络涉及多种基因调控过程。目前对胃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缺乏简单有效的筛查手段,针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方法也十分有限。而非编码RNA的出现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miRNA可通过与mRNA结合导致mRNA的降解,从转录后水平上调节靶基因的表达。lncRNA、circRNA可竞争性与miRNA结合以拮抗miRNA的作用,从而间接调控基因的表达。肿瘤的产生可以认为是肿瘤细胞本身异常的生理特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编码RNA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此外,非编码RNA还可参与细胞自噬调控过程,并影响肿瘤的干细胞特性及耐药性。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周围血管、间质细胞、免疫细胞、信号分子、细胞外基质等组成部分。一方面,非编码RNA可参与胃癌细胞诱导微环境形成的作用过程,例如诱导周围血管新生、免疫抑制;另一方面,非编码RNA可以外泌体形式参与微环境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耐药等生理过程。外部环境因素对诱导胃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非编码RNA与HP的致癌特性相关。氧化应激状态、EB病毒感染也可诱导胃癌发生,非编码RNA同样也参与这些机制。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可成为潜在的胃癌诊断分子标记物或治疗靶点。目前文献多报道的是以miRNA转录后调控基因作用为核心,circRNA、lncRNA为其上游调控分子的基因调控模式。lncRNA、circRNA均可竞争性结合miRNA,那么两者的调控关系仍未明确。circRNA在肿瘤中的作用是近年来才被初步认识的,在胃癌中的具体调控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充分认识非编码RNA调控网络将有助于加深对肿瘤发生机制的理解,可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非编码RNA在未来或可进一步用于细化对不同胃癌特征的描述,如同基因一样成为肿瘤的"身份证",对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