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学校卫生》 >儿童婴幼儿期视屏接触时间与孤独症样行为的关联

儿童婴幼儿期视屏接触时间与孤独症样行为的关联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视屏接触时间与孤独症样行为的关联,为探索孤独症水平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调查深圳市龙华区22586名幼儿园儿童的主要养育者,用自编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变量、视屏接触时间,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估孤独症样行为,分析婴幼儿过早接触视屏对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结果婴幼儿期电视和新一代电子产品的视屏接触时间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1~<2,2~3岁电视视屏0 h/d的比例分别为60.1%,35.0%,20.2%,新一代电子产品视屏0 h/d的比例分别为74.0%,52.6%,26.8%。儿童ABC量表阳性率为5.3%,男性(6.0%)比女性(4.4%)高[OR值(95%CI)为1.37(1.23~1.54)]。各年龄段电视和新一代电子产品的视屏接触时间均与孤独症样行为有相关性(P<0.05)。1岁内中高视屏组,2~3岁保持中高视屏接触时间、逐渐增加视屏接触时间与2~3岁无视屏组相比,孤独症样行为的风险更高且视屏接触时间越长风险越大(电视视屏组OR值分别为2.14,2.77;亲子一代电子产品视屏组OR值分别为2.48,2.81,P值均<0.05)。0~3岁每日观看视屏≥1,<1 h/d组与无视屏组相比,电视视屏的OR值分别为2.45,2.01,新一代电子产品视屏的OR值分别为2.33,2.01(P值均<0.05)。0~3岁单次视屏接触时间越长孤独症样行为的风险越大,≥1 h/次、0.5~<1 h/次、15~30 min/次与<15 min/次相比,OR值分别为2.50,1.79,1.47(P值均<0.05)。结论婴幼儿期过早接触视屏、每日观看视屏总时间过多、单次视屏接触时间过长均可能增加孤独症样行为。2岁内的婴幼儿不宜每天视屏,2~3岁应控制视屏总时间<0.5 h/d且单次视屏<15 min。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