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园艺学报》 >菠萝果眼形成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菠萝果眼形成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摘要

以不同菠萝种质的顶芽、花和果实为材料,通过组织切片和解剖观察果眼形成过程,测定和分析果眼相关组织器官的动态变化。菠萝果眼形成过程分为花腔分化、花腔发育和果眼发育3个阶段。花腔是果眼的早期形态,其分化和发育过程约需70d;而坐果标志着果眼发育阶段的起始。花腔形态分化是从花萼分化开始,至花盘(含花托和子房)分化结束;催花后14 d顶芽基部首先出现花萼原基分化,自下而上,35 d时花腔分化结束,花序顶部花腔形态分化完成时间比基部迟7 d左右。形态分化完成后进入花腔发育阶段,催花36~42 d是花腔膨大高峰期,此时深、浅果眼品种的花腔深度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此后膨大逐渐减缓;品种间花盘的绝对生长量相差不大,花腔的加深主要取决于花萼的生长。坐果后进入果眼发育期,随着果实迅速膨大,萼筒背腹面生长不均衡,宿萼向内弯曲;但宿萼弯曲速度和生长停止时间因品种而异,浅果眼品种‘MD-2’宿萼伸长生长量小、内弯迅速,深果眼品种‘金筒’宿萼则生长量较大、内弯缓慢。果眼加深主要在坐果后14 d内,坐果约70 d时果眼的形态和大小已不再变化。根据成熟果实中部果眼的深浅,可将菠萝种质划分为浅(果眼深 1.2 cm)3个类型;不同类型品种间花盘深度没有明显差异(约0.29 cm),果眼深浅差异主要由宿萼高度的不同引起,而宿萼的弯曲程度和生长量是导致类型间宿萼高度及小果凸出度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菠萝果眼形成始于花芽分化,花萼生长发育对果眼的形态和深浅产生重大影响,品种间果眼形态差异主要由坐果14d内萼筒部背腹面生长量不均衡引起,而果眼深浅差异主要发生在花萼发育的前7 d(催花36~42 d)。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