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后新儒学”与中国哲学之未来

“后新儒学”与中国哲学之未来

         

摘要

本文旨在针对中国哲学之"研究方向"与"方法"作一深切的反思,其主要省思的对象为当代新儒学及其相关之中国哲学之研究。首先,指出"古典话语"、"现代生活话语"、"现代学术话语"当有一恰当之辩证、融通与转化;并因之检讨了格义与逆格义诸问题。再者,就学界之"话语诠释权"及"文化主体性"的相关问题提出检讨,厘清权力与知识的复杂关系。进一步,则就文化形态学,依"天人、物我、人己"诸向度对比"存有的连续观"与"存有的断裂观",进而对比"存在与思维的一致性"及"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因之而指出当前中国哲学诠释所及之问题及其解消之道。正因有如此宏观之对比,我们在中国哲学之研究上才能从古典的话语里,有着适切而允当之诠释,对比厘清,所以求其融通转化与创造。如此,中国哲学之研究才能不仅仅止于"史"的研究,而可以是"论"的创构。当然,置于"道、意、象、构、言"五个诠释层级观之,它有着诠释学上的循环,正因此循环而有新的转化与创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