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妇幼保健》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观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肺功能的变化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肺部病理情况,有利于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将其分为RMPP组58例、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MPP)组102例,所有患儿均在发病第3天及发病第14天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将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MPP组患儿在发病第3天行肺通气功能检查,代表大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及代表小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最大中段呼气流速(MMEF 25-75)、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速(MEF25)、50%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速(MEF50)]与MMPP组患儿相比,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8、-4.654、-0.322、-4.359、-3.932和-4.283,均P<0.05);RMPP组患儿发病第14天时行肺通气功能检查,代表大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FVC、FEV1、PEF)及代表小气道通气功能的指标(MMEF25-75、MEF25、MEF50)均低于MM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9、-6.425、-7.731、-7.602、-6.835和-8.357,均P<0.05);与发病第3天肺功能指标比较,RMPP组及MMPP组患儿在发病第14天所行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46、-10.694、-6.405、-16.282、-12.076和-13.702;-3.102、-13.127、-15.559、-20.470、-14.614和-19.076,均P<0.05)。结论 RMPP患儿易出现更为严重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为轻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经有效治疗后,肺功能受损情况可逐渐恢复正常,远期预后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