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经济地理》 >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理

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理

         

摘要

研究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为国保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理有助于加深对历史时期环境变迁、文化演进、社会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进一步认识。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国保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国保单位历经时间漫长,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清和近现代三个时期。同一时期主体国保单位不尽相同,各类文物有相对集中的分布期。(2)从史前至近现代8个时期中,国保单位在数量、占比及出现频率等方面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初步发展阶段到衰退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至巅峰阶段,再至衰减阶段。历史时期国保单位集中度高,密集区长期位于长城—横断山东南侧,其中豫西、关中、晋南、长三角等地长期是国保单位核心分布区。(3)国保单位重心位于河南、陕西境内,呈现向西—东—南的转移趋势,方向分布呈现史前时期、宋元以后的西南—东北格局,先秦—隋唐五代时期的东西格局。历史时期国保单位总体表现出由集聚到分散的交替演变过程,空间分布范围不断扩展。(4)国保单位的时空分布受地形地貌、气候变迁、水文河流等自然因素,政府治理、经济发展、人口演变等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自然指向性规律和人类活动造成的人文指向性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